QCC品管圈实务
分类:福友书籍 发布日期:2018-09-03 11:21:59 浏览次数:1651 [返回]
|
QCC品管圈实务 |
|
作业:钟朝嵩(台湾) 著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1528877 QCC品管圈活动是企业员工自主自发改善工作现场的活动,是提高“人的工作价值”最有效的方法。其导入台湾已有30余年,逐步走向成熟,已成为公认的提升现场品质和效率的有效活动。本书从品管圈活动的导入和运行入手,阐述实用的统计方法,结合成功推行实例,让企业轻松学会推行品管圈活动的方法,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取最大的收益! 定价:40.00元 |
||
|
|
|
|
|

QCC品管圈活动是企业员工自主自发改善工作现场的活动,是提高“人的工作价值”最有效的方法。其导入台湾已有30余年,逐步走向成熟,已成为公认的提升现场品质和效率的有效活动。本书从品管圈活动的导入和运行入手,阐述实用的统计方法,结合成功推行实例,让企业轻松学会推行品管圈活动的方法,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取最大的收益!

钟朝嵩先生
台湾桃园人
■ 毕业于日本国立东京大学石川馨研究所
现任:
■ 台湾中原大学、成功大学工管研究所教授,中央大学统计研究所教授
■ 先锋品质管理研究发展中心主持人
专长:
■ 深入研究及推广TQM、QCC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常年深入企业讲授与辅导工作。
荣誉:
■ 获日本科学技术联盟(JUSE)感谢状泰国和菲律宾品管总部颁奖、获印尼前总统苏哈托亲自颁赠奖状。
代表著作:
■《QCC品管圈实务》
■《TQM全面品质管理》
■《实用品质管理》
■《品质管制大全》

第一篇 品管圈活动的发展
一、品管圈活动的起源
二、品管圈活动在中国的发展
第二篇 品管圈活动的概念
一、何谓品管圈活动
二、品管圈活动的基本精神及目标
三、品管圈活动的效果
第三篇 品管圈活动的导入及运行
一、品管圈活动的导入
二、品管圈活动的推行组织
三、品管圈活动的培训
四、品管圈活动的推行步骤
五、品管圈活动的编组
六、落实与改善活动
第四篇 品管圈活动的实施
一、运行圈会
二、改善活动的步骤
三、品管圈实际演练法
四、查检品管圈活动
五、评价品管圈活动
六、成果发表会
第五篇 品管圈的基本统计方法
一、特性要因图
二、查检表
三、排列图
四、图表法
五、直方图
六、分配数量的计算
七、管制图
第六篇 历届国际品管圈成果发表会获奖案例分析与点评
一、如何防止污纱发生的案例
二、提高室内用小型开关装配效率的案例
三、有关降低卫浴产品不良率的案例
四、裁切PVC封口胶带两边减少凹凸情况的案例
第七篇 品管圈活动推行实例
一、某工厂导入品管圈活动实例
二、某汽车制造公司品管圈活动实例
三、某机械制造公司品管圈活动实例
四、某乐器厂品管圈活动实例
五、某电子公司品管圈活动实例
六、某电视机厂品管圈活动实例
附录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管理办法
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管理办法
二、某工程建设公司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管理办法范例

福友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于1994年成立,是大陆最早成立的管理顾问公司之一。恭逢盛世,商机无限,十几年来福友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企划出版了30余本被誉为“制造业管理经典用书”的“福友现代实用企业管理书系”,举办了600余场被赞为“制造业经典管理课程”的讲座,辅导各类型企业2 500家,成效卓著,被业界誉为“全中国最好的制造业管理顾问公司之一”。
尽管已小有成就,但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厦门福友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深深地感觉到要改善国内的管理现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在“品质”方面更需要有所作为。
众所周知,全球范围内都可以买到“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日用产品。然而在欣喜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制造”在很多时候只能是廉价品的代名词。除去成本、贸易、人文因素,福友顾问师这几年来深入祖国大江南北指导各类大中小型企业,凭心而论,发现不少企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离国际品质水平确实还有一定的距离。“齐二药”假药案、中国牙膏含“二甘醇”事件等个案客观地折射出这一现状。
从长远国际竞争力而言,更必须正视品质问题。近年来随着全民义务教育的推广,民众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2004年以来,华南华东部分地区更出现了“民工荒”,以往企业依赖的以低劳动成本赢取竞争的途径必须改变,除创新之外,推动全面品质管理,制造出既“价廉”又“物美”的产品,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竞争的最佳利器。
笔者自创办厦门福友企管顾问公司之始,便将“提升人的品质”作为经营的宗旨,福友策划的第一本企管专著便是1996年本人编写的《品质管理》,被国内企业誉为“管理宝典”; 随后又陆续策划了《如何推行5S》、《SPC统计制程管制》等品管专著,将“基础却能治企业百病的品管良药——5S”、“品质工作的成效在于制程中的统计控制——SPC”引进中国大陆,大大提升了受指导企业的生产力。
尽管福友目前的工作已有所成效,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对品管的重要性有所体认,但不少国内企业对品质管理还停留在一时的观念追捧上,而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务工作中去。究其原因在于国内品管知识、经验缺乏,不少人误将质检、认证等环节、片断当作“品管”,以致品管效果无法彰显,从而令企业管理者对“品管”产生质疑,最终导致品质管理工作无法善终。
综上所述,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因而我们决心做好品质管理推广工作,并将2005年定义为“福友品质元年”。如今“福友品质年”已进入第三个年头,我们已陆续引进日本、台湾多部品质管理经典书籍,并配合训练课程在大陆推广,以期尽快普及正确的品质理念、做法,迅速提升国内品质水准。
福友有信心,假以时日,“中国制造”定将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国人也定将以此为荣,大陆企业将以此赢得世界市场。
钟朝嵩先生是国际品管大师石川馨先生的爱徒,现任台湾中原大学、成功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先锋品质管理研究发展中心主持人。福友现代企管书系已出版了钟教授《品质管制大全》、《实用品质管理》、《TQM全面品质管理》三本力作,后续我们还将陆续引进其他品管专著。
钟朝嵩教授深入研究及推广QCC、TQM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已近50年,常年深入企业讲授与辅导,并经常受邀前往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进行全国性的品管圈诊断及讲座,召集并主持这些国家间的联合品管代表组织 (ICQCC Coordinating Committee)。因成绩卓著、业绩斐然,获得过日本科学技术联盟(JUSE)感谢状、泰国和菲律宾品管圈总部颁奖等,还获得过印尼前总统苏哈托先生亲自颁奖的殊荣。
如此一位台湾品质管理泰斗所整理出来的品质管理专著,定将对我们的品质管理水平的提升产生积极有效乃至深远的作用。

第一篇 QCC品管圈活动的发展
一、品管圈活动的起源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简称QCC)活动最早起源于日本。20世纪60年代,石川馨博士在《现场与QC》月刊创刊号发刊词中提倡以现场的领班、班长为中心,共同学习《现场与QC》杂志,组成包括自己及下属在内的作业小组,并且使之成为品质管理活动的核心,这个小组就是所谓的“品管圈”。
20世纪60年代,日本科学技术联盟以现场基层人员为对象举行“第一届班、组长品质管理大会”。这时的品管圈只着眼于解决常见的并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品质问题,后来才发展到解决较难的关键品质问题,并扩展到品质成本、安全和生产率等更广阔的领域。
继日本之后,台湾、韩国及东南亚、欧美共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并形成了国际性潮流。
二、品管圈活动在中国的发展
(一)首个QC小组
品管圈活动(QCC)在中国又名“QC小组”或“质量管理小组”,20世纪70年代,北京内燃机总厂在学习日本全面品质管理经验时,诞生了中国第一个QC小组,并于当年12月召开了第一次QC小组成果发表会,从此,QC小组活动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的推广在全国很快展开。到目前为止,中国每年有1000多万名职工参加QC小组活动,并且每年有超过100万个品管圈活动正在运行。
(二)QC小组活动的交流
成果发表和交流是QC小组活动的重要环节。自1978年至今,中国优秀QC小组成果发表及表彰大会已进行了23届。
另外,每年都选派优秀QC小组参加世界性的QC小组大会,1997年还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代表大会。 福友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也荣幸地受邀参加了此次盛会。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对于福友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对大陆品质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赞赏。时任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理事长的解艾兰女士还欣然为林荣瑞先生的《管理技术》、《品质管理》作序,大大坚定了福友对于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品质”之路贡献力量的信念。
1997年3月20日,由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中国质量管理协会联合颁发的《印发〈关于推进企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意见〉的通知》中指出:质量管理小组(Quality Control Circle,简称QCC,中文简称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营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三)QC小组在中国的运用特点
1. QC小组的基本概念
⑴ 企业的各工种、各岗位上的职工,不管是高层领导,还是一般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服务人员,都可以组建QC小组;
⑵ QC小组活动课题广泛,可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来选择;
⑶ QC小组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营效益;
⑷ QC小组强调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突出科学性。
2. QC小组的实践特点
从QC小组活动实践来看,它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⑴ 明显的自主性;
⑵ 广泛的群众性;
⑶ 高度的民主性;
⑷ 严密的科学性。
3. QC小组活动的宗旨
⑴ 提高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⑵ 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⑶ 建立文明的、心情舒畅的生产、服务、工作现场。
4. QC小组活动的作用
⑴ 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
⑵ 有利于预防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
⑶ 有利于实现全员参加管理;
⑷ 有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人的团结协作精神;
⑸ 有利于改善和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⑹ 有助于提高职工的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职工实现岗位成才;
⑺ 有利于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
QC 小组活动在中国已推行20多年了,它经过引进、推广、普及,现在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下质量管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品质“添砖加瓦”。
- 上一篇:采购管理
- 下一篇:有效的选才与面谈技巧